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404篇
内科学   308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737篇
预防医学   34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74篇
中国医学   348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EUS)对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12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于术前1周行EUS和腹部螺旋CT检查,确定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以评价EUS对TNM分期的准确性.数据处理采用配对x2检验.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胃癌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4.6%、14/18、82.0%、85.7%;EUS对胃癌N0、N1、N2、N3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4.2%、75.0%、57.9%、5/17.螺旋CT对胃癌N0、N1、N2、N3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6%、75.0%、73.7%、12/17.EUS与螺旋CT对N0和N1分期判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N2和N3分期的判断,螺旋CT较EUS有明显优势(x2=4.89,P=0.027;x2=13.88,P<0.01).对于胃癌远处转移M1分期的比较,EUS与螺旋CT的准确率分别为36.4%、95.5%,螺旋CT对M1的判断优于EUS(x2=7.90,P=0.001).结论 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对淋巴结转移的N2、N3分期及远处转移的M分期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为获得较准确的术前TNM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必要联合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在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特异性表达GCa MP6f蛋白的方法,并在疼痛刺激条件下,应用钙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小鼠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细胞内钙活动。方法:包装并纯化r AAV2/9-CAG-DIO-GCamp6f病毒,并通过立体定位注射该病毒于SNS-Cre小鼠L4/L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动物存活3~4周,然后制备L4/L5整节DRG标本,检测GCa MP6f蛋白表达情况,并观察疼痛刺激条件下诱致的伤害性DRG神经元的钙反应情况。结果:SNS-Cre小鼠L4/L5 DRG内注射r AAV2/9-CAG-DIO-GCamp6f病毒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GCamp6f病毒特异性地表达在中、小型的DRG神经元。给予DRG神经元高钾刺激(KCl 30 mmol/L)可以诱致神经元胞内的钙离子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给予伤害性DRG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TRPV1受体的激动剂Capsaicin(1μmol/L),结果显示其可以诱致GCamp6f蛋白标记的DRG神经元呈现显著的钙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NS-Cre小鼠DRG在体注射r AAV2/9-CAG-DIO-GCamp6f病毒特异性标记伤害性DRG神经元的方法是成功的,该方法的成功建立对于活体特异性监测伤害性DRG神经元的功能活动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从胸部影像学角度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诊断分级,以指导治疗。方法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1例确诊PAP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进行分级,选择4个代表层面(主动脉弓、隆突、左或右下肺静脉汇合层面和膈上层面),病灶在这些层面的所占范围进行5级评分,结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建立一套PAP胸部HRCT诊断分级标准,根据诊断分级提出相应的治疗决策。结果 (1)按胸部HRCT病灶范围将PAP患者分为4级:1级(≤8分)3例;2级(>8~16分)12例;3级(>16~24分)6例;4级(>24分)10例。(2)PAP患者胸部HRCT评分与呼吸困难评分、症状总评分呈正相关(r=0.748、0.578,P均<0.01)。(3)PAP患者胸部HRCT评分与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呈负相关(r=-0.486、-0.376、-0.596、-0.444,P<0.01或0.05)。(4)结合胸部HRCT分级和PaO2将PAP患者分为4期:1期:HRCT分级1级伴PaO2≥8.0 kPa;2期:HRCT分级2级伴PaO2≥8.0 kPa;3期:HRCT分级3级伴PaO2≥8.0 kPa;4期:HRCT分级4级,或HRCT分级2~3级伴PaO2<8.0 kPa。(5)不同PAP患者胸部HRCT诊断分级建议:1、2期建议对症治疗及长期随访胸部HRCT;3期患者建议序贯肺泡灌洗或GM-CSF治疗;4期患者建议全肺灌洗。结论胸部HRCT诊断分级可以作为评估P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临床上诊断和治疗PAP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肺恶性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GGO)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18F-FDG PET/CT鉴别肺GGO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行PET/CT检查的肺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影像学特点行回顾分析,其中51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31例随访疗效后明确诊断。结果 82例患者中,50例为恶性病变,32例为良性病变。单因素分析显示,PET/CT下GGO的密度类型、分叶、边界、毛刺、胸膜凹陷征、充气空泡征以及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 take value, SUV)平均值、最大值对于良恶性鉴别有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混合型GGO、边界不清GGO及分叶GGO是恶性GGO的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V最大值与平均值对于GGO的良恶性鉴别准确性较低(AUC=0.679、0.682)。结论 18F-PET/CT对恶性GGO的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5.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标本中,去除皮肤及浅筋膜及深层肌肉后,暴露冈上窝深层骨面,发现其双侧肩胛上动脉走行出现变异。正常情况,肩胛上动脉起始于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向后走行于肩胛上横韧带的下方,经肩胛切迹行于冈上肌、冈下肌与肩胛骨之间,并与旋肩胛动脉形成吻合支[1]。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的上干,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继而伴随肩胛上动脉转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2]。此变异现象较为少见,为积累解剖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IGFBP3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和基因测序鉴定1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78例正常子宫内膜中IGFBP3基因rs2854744A>C、rs2132570T>G与rs2132572A>G 3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及其分布情况。结果:IGFBP3基因rs2854744和rs2132572 3种基因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854744等位基因(A和C)和rs2132572等位基因(A和G)分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854744:72.7%,27.3%vs 79.2%,20.8%,P=0.038;rs2132572:69.6%,30.4%vs76.4%,23.6%,P=0.014),rs2132570基因型(TT、TG和GG)和等位基因(T和G)在两组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平衡连锁分析显示,不携带ATA(rs2854744A/rs2132570T/rs2132572A)单体型等位基因比携带ATA纯合子的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高2.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7%,42.3%vs68.3%,31.7%,P=0.003)。结论:IGFBP3基因rs2854744A>C和rs2132572A>G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7.
马来酸罗格列酮(文雅迪)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为观察文迪雅联合磺脲类或双胍类治疗2型糖尿病是否有不同临床疗效,作者自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46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分别予文迪雅 磺脲类及文迪雅 双胍类治疗,观察其降糖效果及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低血糖反应不但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危险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也是不能控制血糖达标主要原因之一。低血糖临床表现除了头晕、心慌、出冷汗、手颤抖外,还可有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未觉察低血糖”反应及有临床表现但血糖未低于正常的“觉察敏感低血糖”反应,表现不一的低血糖反应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为了更好了解低血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总结了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83例经动态血糖仪检测的糖尿病患者,发现其中28例有低血糖记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型糖尿病3例,2型…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血管生成素1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出芽、迁徙、趋化,维持血管稳定,防止液体渗漏和减轻局部炎症等作用。应用载体携带血管生成素1基因表达血管生成素1治疗各种损伤正被广泛研究。目的: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human angiopoietin 1,hAng-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Ang1。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3在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为中国医科大学马腾博士赠送;pcDNA3.1+为Invitrogen公司产品;JM109感受态细胞为TAKARA公司产品。方法:血管生成素1基因片段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管生成素l基因片段及载体pcDNA3.1+分别经HindⅢ Xho I双酶切,之后经T4连接酶连接,构成pcDNA3.1+-hAng1。主要观察指标:①酶切鉴定。②合成载体测序鉴定。结果:所构建的pcDNA3.1+-hAng1载体经HindⅢ和NXhoI酶切,TBE胶电泳可得1.5kb的hAng1片段及5.4kb的pcDNA3.1+片段。合成载体送北京奥科测序,结果正确,与GenBank中AY121504一致。结论:利用基因重组和双酶切构建出了pcDNA3.1+hAng1,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评价胺碘酮对8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400mg/d1~2周,继以维持量215±50mg/d,服药1~2周后行电转复。9例(9/76,11.84%)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72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4.5个月(0.5~92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半年有效率71.6%(58/81),1年有效率63.0%(51/81),副反应发生率11.1%(9/81).未见严重毒副反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胺碘酮为慢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用量以较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